沈阳蒲河廊道建设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,新民市本着“全线生态化、节点景观化、产业特色化、局部城镇化”的整治方针,累计投资7.3亿元,全力推进蒲河生态廊道建设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并力争在“十二五”末期将蒲河新民段建成三个产业带和四个滨河新城,即生态景观带、特色产业带、新型城镇带和兴隆温泉城、胡台新城、新蒲新城、双湖水城,让蒲河成为沈阳西部新型城镇化的界河,蒲河以东地区基本实现郊区化,建成生态新城镇。
一、全线实现生态化
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:一是河道整治工程,主要包括乌牛闸湿地、乌牛闸维修、小浑河出口险工治理等八项水利工程,河道抗洪能力和防汛标准明显提高,灌溉能力显著增强。二是绿化工程,截至目前,蒲河全线绿化面积累计达3.6万亩,是新民市历史上投入资金额度最大、使用苗木最多、绿化长度最大的一次造林绿化活动。三是治污工程,共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6处、水源地保护4处,年减少COD(水体氧消耗量)排放量约2500吨;共建设垃圾转运站5个,购置垃圾清运车23辆,设置垃圾收集箱1400个,形成了“村收集、乡转运、市处理”的垃圾处理体系;关停、限期治理排污企业和畜禽养殖场15家,实现畜禽粪便和污水零排放。
二、节点实现景观化
按照“生态、自然、美化为主,亲水、娱乐、观光为辅”的思路,通过BT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资8000万元实施节点建设工程。主要建设了仙女岛湿地公园、新蒲岛公园、蒲河滩地公园、石油文化博览园、于洪交界处景观岛链等工程,总面积约2300亩,其中水面面积约1500亩,扮靓了蒲河生态廊道。
三、产业实现特色化
依托蒲河生态及资源优势,特色种植业、特色温泉、特色玻璃制品、特色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壮大,形成了产业集聚的“洼地”,带动了沿线经济快速发展,同时对巩固和改善蒲河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四、环境实现新型城镇化
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,对具备条件的蒲河沿线村屯实施了整村搬迁工程,集中建设农民新区,农民居住条件、生活环境得到整体改善。特别是兴隆温泉城、胡台新城、新蒲新城、双湖水城四个滨河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一批具有牵动力、影响力的重大项目纷至沓来,实现了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。
信息来源:新民市